中新網10月20日電 臺灣《聯合報》20日刊發影評文章稱,《控制》是一部用懸疑包裝,將婚姻關係描寫成無底黑洞的心理驚悚劇,交給擅長塑造氣氛的戴維芬奇執導,確實擁有相得益彰的巧妙合適。影片層次越見繁複精彩,讓本來似是單純夫妻對立的婚姻實錄,終成整個巨大社會的照妖鏡,而非只是流於“致命的吸引力”或是“史密斯任務”般的狹隘格局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首先是敘事。和舊作“社群網戰”一樣,戴維芬奇將故事中對立雙方的觀點,都做了充分的鋪陳,並沒有明顯是非曲直的決斷。“控制”更複雜有趣的是,透過妻子在結婚周年紀念日的失蹤,我們交錯聆聽來自丈夫的抱怨,以及妻子日記本里楚楚可憐的旁白自述;到了中段,突然觀點一下子翻轉,那個妻子的自述配合著她的“變臉”,也漸漸演化成事實的真相。小說作者吉莉安弗琳自己下手改編劇本,既找到新的詮釋方式,亦未違背原典的精神,成功建立基礎。
  我們很少看到,敢在中場就把“謎”給解開的懸疑片型。當妻子的蹤跡出現之後,“控制”也從原本的尋人主軸,驟變為另一種奇詭而不可測的新情調。原來,最可怕的並非人性扭曲或謀財害命,而是從眾的愚昧與無知。說來說去,干卿何事的旁觀者們,竟是最冷血而荒謬的事件共犯。
  在電視新聞里自由心證、指導辦案的妖艷女主播,和兩個警探無論是刻板印象或誤導所造成的錯判,其實全都是殊途同歸;律師利用媒體、民眾自視正義的鞭笞,最後製造出的結果也沒什麼兩樣。就像夫、妻說法各異,但究竟在這椿婚姻關係之間,是誰控制住誰、哪個負了哪個?恐怕故事越說到最後,越沒有人能給得出答案。
  如同片終妹妹蜷縮在一角的哭泣,最可怕的不是真相為何,而是明明清楚、卻又不得不隨波逐流的無奈,那才是看不見盡頭、最深邃的內在恐懼。
  身處在臺灣的你我,看著“控制”里逐漸失控的整場鬧劇,簡直足以感同身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。雖然片長近兩個半小時,但全片幾乎沒有冷場,戴維芬奇把不同觀點循序漸進地編織進來,層次越見繁複精彩,讓本來似是單純夫妻對立的婚姻實錄,終成整個巨大社會的照妖鏡,而非只是流於“致命的吸引力”或是“史密斯任務”般的狹隘格局。(塗翔文,影評人)  (原標題:台媒析電影《控制》:社會的巨大照妖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pakhokbmh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